一、城市雕塑的定义
城市雕塑指在城市空间范围内建造的雕塑,具有城市特有的空间环境因素,在广场、公园绿地、道路节点、街头、居住休闲环境形成的平面空间,以建筑墙体、道路挡墙等构筑物形成的立面空间、二维空间类型构成。城市雕塑是城市建设在公共空间及室内能接待人们的三维的、硬质材料的、固定的、永久的雕塑。
二、城市雕塑的意义
城市雕塑的意义在于雕塑不是以一个单独的个体出现在城市中,而是成为城市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与城市是一种对话的关系,为城市服务。城市雕塑重视人与环境及雕塑本身的和谐关系。城市雕塑以艺术的形式承载了城市文明的面貌及文化的需求。雕塑已成为城市或城市部分地区的象征,例如:竖立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双环雕塑,它不仅代表中关村科技园区,更代表了整个海淀区。城市雕塑起着弘扬城市居民的创造精神及面貌的作用。它能促使人们形成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和谐友善的生活方式,培养人们保护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良好意识。城市雕塑具有教育的作用。城市雕塑传达着历史事件、人物等信息,让人们了解雕塑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同时,城市雕塑又记载着当代的事件和人物,从而传达给子孙后代。城市雕塑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雕塑各种材料的使用,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座雕塑或一群雕塑如同建筑一样,需要人力和物力。为了建造城市雕塑,国家培养和造就出来了一大批雕塑家和城市建设规划专家,建立了许多为城市雕塑服务的雕塑研究机构、工厂和企业,解决了一些人的工作问题,尤其是给予了年轻人就业的机会。这些都推动了城市雕塑艺术市场的发展。
三、北京城市雕塑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发展与建设状况
(一)城市雕塑发展的基础阶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是城市雕塑发展的基础阶段。北京的城市雕塑从1949年至1959年这十年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也是从培育人才开始的。所以,这十年是为中国城市雕塑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中央美术学院及其他的美术院校为培养新中国的雕塑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城市雕塑的概念是1982年提出的,但新中国的城市雕塑是与共和国同时诞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的第一座城市雕塑。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这也是毛泽东主席唯一的一次为建筑和雕塑奠基。建国初期,中央从杭州调来了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设计工作(图1)。
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建的十大建筑中,在军事博物馆(图2)、农展馆(图3)、工人体育场(图4)前建了一批建筑装饰雕塑,这批雕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军事博物馆前的雕塑有四组,农展馆前的雕塑体现了农业粮食的丰收,工人体育场前的雕塑体现了体育的项目。清华大学在1967年9月15日建了第一座毛泽东主席的雕像,从而掀起了整个中国建毛泽东主席像的热潮(见图5)。这时期的毛主席像都是站立的。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后,在毛主席纪念堂里建了毛泽东主席的坐像。毛主席纪念堂前还建了四座群雕。
在北京城市雕塑发展的初级阶段,雕塑的主题性成为城市雕塑的主体。主题性雕塑的最显著特点是以雕塑本身所表现的内容为主,内容主要表现在歌颂英雄人物、反映重要历史事件、讴歌工农兵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精神及对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崇敬。形式上要求雕塑的写实性和真实性,并不重视雕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雕塑的主题更加强调雕塑给人们带来的教育性和宣传性,城市雕塑所传达的精神作用大于雕塑艺术形式本身。
(二)城市雕塑提到议事日程的阶段
从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开始到1995年,是中国城市雕塑提到议事日程的阶段。1982年,由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和其他几位雕塑家向中央提出在全国开展建设城市雕塑试点的建议。后经中央批准,北京和上海成为开展城市雕塑试点的两个城市,所以就有了城市雕塑的概念。随之,在北京成立了城市雕塑规划领导小组。
一开始的城市雕塑完全是雕塑家把室内架上雕塑的放大。著名雕塑家曹春生(图6)、司徒兆光(图7)和孙家钵(图8)在正义路的雕塑,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城市雕塑,与改革开放前的雕塑不一样,这些雕塑进入了绿地,成为真正的城市雕塑。1985年,全国第一个以雕塑命名的公园——世界雕塑公园在北京的石景山区建成。在世界雕塑公园里建了30多座雕塑,这些雕塑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动物形象为主题的较多,如:鹿、鹤、熊猫、鱼等。同年,成立了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提出了城市雕塑要占领要冲。首先从长安街做起。在复兴门建成了一座以和平鸽为主题的雕塑——《和平》(图9)。在《和平》雕塑的对面,建了《海豚与人》(图10)的雕塑。这期间,海淀区建了一座雕塑——《生物链》,三元桥建了《春之歌》和《春之舞》的雕塑。
第二阶段的前十年,城市雕塑多以人物为主。在北京中山公园建了孙中山雕像,在清华大学建了闻一多雕像,在北京大学建了蔡元培雕像,在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前建了张秉贵雕像,等等。1990年北京举办了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亚运会的场馆里建了20多座雕塑,最突出的是在这些雕塑中有两件女裸体的雕塑。90年代,在红领巾公园建了雕塑群。
在北京城市雕塑提到议事日程的阶段中,城市雕塑的景观性得到了高度的重视。雕塑从雕塑家的工作室中摆放到了室外,进入了绿地和园林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雕塑。雕塑成为了环境的一部分,人们在享受景色的同时,也在欣赏雕塑给人们带来的美感。这时代的城市雕塑已从高台走下了地面,雕塑与观赏者的距离接近了。景观性城市雕塑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加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
(三)城市雕塑全面发展的阶段
1995年到现在,是中国城市雕塑全面发展的阶段。1995年成立的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的第一项雕塑任务就是王府井大街的雕塑。同时期举办了新世纪的希望——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也是第一次举办城市雕塑设计展。后又有长安街两侧的雕塑。在建国门立交桥附近建了雕塑《风车》(图11)等,在长安大戏院前建了《京剧脸谱》(图12),在西单文化广场建了《蒸蒸日上》的雕塑。1999年,在建国50周年之际,征集了一些雕塑放在了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大街上的雕塑都不要基座,为的是让雕塑与观众保持零距离,把雕塑真正推到了公共艺术上,如雕塑《艺人》(图13)。200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雕塑展,共展出了2400多个方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雕塑定位是民族性、国际性和艺术性,如雕塑《风中圣火》(图14)。
在北京城市雕塑全面发展的阶段中,雕塑的装饰性、互动性及风格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王府井大街上的雕塑《艺人》摆放在商场与街道之间,是一组典型的互动式城市雕塑。该组雕塑没有底座,雕塑与真人大小比例相同,人们可以很自如地接近雕塑,欣赏雕塑,并与雕塑合影。竖立在建国门立交桥附近的《风车》和摆放在长安大戏院前的《京剧脸谱》两组雕塑,集装饰性和风格性为一身。雕塑《风车》和《京剧脸谱》都是用夸张、简练的装饰手法,对周围的环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这两组雕塑又有自己的风格,其风格表现在与众不同的形式上,从而能使观赏者有过目不忘的感觉。四、国内外城市雕塑的调研对北京城市雕塑发展的启示北京作为共和国的首都,是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与国家首都相媲美的文化设施,如城市雕塑也应是全国最优秀的和最好的。北京的城市雕塑已经有了60多年的积淀,如何做好现在的城市雕塑,甚至如何做好未来的城市雕塑是摆在北京城市建设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北京的城市规划专家和雕塑家不仅要吸取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前辈的经验,而且也要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在城市雕塑和公共雕塑上的好方法。
乌鲁木齐市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本城市的雕塑发展与建设,同时更重视乌鲁木齐市雕塑家的培养,尤其是对青年雕塑家的培养。2009年8月份,乌鲁木齐市政府还邀请来自美国、瑞士、荷兰、法国、英国、捷克、奥地利、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家参加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国际城市雕塑创作营"和"城市公共艺术学术研讨会"。笔者以为,北京也应借鉴乌鲁木齐市政府对城市雕塑发展和建设中起指导作用的经验,来支持北京城市雕塑整体的发展。
英国公共雕塑(城市雕塑)的发展和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涌现出了许多世界著名的雕塑大师和杰出的雕塑作品。英国成立了一些非官方公共艺术团体、组织和基金会,这对英国公共雕塑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也要多成立一些非官方艺术团体和艺术基金会,这样能够更好地推动北京城市雕塑的发展。
结语
城市雕塑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的、内在的要求,城市雕塑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城市雕塑只有上升到"规划"的高度、广度、深度,才能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框架模式,才会展现其真正的魅力。[1]北京城市雕塑的发展与建设从1949年到现在6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城市雕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雕塑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部分。北京城市雕塑的规划首先要符合北京城市建设的整体。在整个城市的建设中,城市雕塑既属于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又要为城市建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未来北京城市雕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也离不开城市建设投资者的支持。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提出并实施了"百分比"的政策,也就是在规划一座建筑或一群建筑时,相关的艺术作品占总体建设资金的百分之几,这样就强制性地把艺术作品的设计与建设融入到相应的环境之中,从而加快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建设,这中间也包括城市雕塑。